【防疫措施】港大研究前兩波疫情收緊防疫措施 晚市禁堂食對遏疫無影響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03/10 12:55

最後更新: 2022/03/11 18:10

分享:

分享:

本港第五波疫情去年底爆發,港府自1月7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,餐飲處所當日起禁止晚上6時後的晚市堂食,至今措施仍然生效,為時已62天。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分析本港第三、四波疫情,推出防疫措施成效,認為當中晚市禁堂食效用成疑。

(擷自美國疾控中心(CDC)《新發傳染病》月刊)

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於美國疾控中心(CDC)《新發傳染病》月刊發布文章,就本港2020年6月至10月第三波疫情,以及同年11月至去年3月的第四波疫情期間,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,包括酒吧須關閉、限制餐飲食肆同枱食客人數、禁止現場表演及跳舞等。

文章提到,第三波疫情時,餐飲食肆自前年7月中起禁止晚市堂食至8月27日,其他防疫措施同日推出,但為時較晚市禁堂食更長;至於第四波疫情,由跳舞群組等多個超級傳播事件引發,港府再度收緊限聚令、同枱食客人數等防疫措施,逾一周後的12月10日,食肆再被禁晚市堂食。

團隊利用模擬模型,計算晚市禁堂食下對病毒繁殖率的影響,並假設措施於推出7日後才見效。結果發現,限制餐飲食肆同枱食客人數、限聚令等其他防疫措施,可減低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(Rt),唯獨禁晚市堂食卻未有同樣效果。

(擷自美國疾控中心(CDC)《新發傳染病》月刊)

文章指出第三波疫情下,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於2020年6月20日急增至4.5,即一名確診者可傳予4.5人;收緊措施後約一周,即下跌至少於1,變幅當中有53%受其他防疫措施推出影響,而禁晚市堂食對即時有效繁殖率下跌無影響。

至第四波疫情,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於11月16日升至3.1,防疫措施生效後則下跌至約1,當中有4成受其他防疫措施推出影響。同樣地,禁晚市堂食對即時有效繁殖率下跌無影響。即使排除第三波引發的超級傳播事件因素,結果亦一樣。

團隊分析,社交距離措施可有效遏止本港第三波及第四波疫情,惟由於餐飲處所的食客量已受限制,晚市禁堂食措施則對控疫無影響;又認為如鼓勵食肆延長堂食時間,但仍限制食客人數,以防食肆內有大量食客聚集,亦屬控疫的合理措施。

不過文章亦闡明,難以排除如禁堂食措施較其他防疫措施更早推出,或是於高發地區實行,亦可對控疫有用;而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的轉變,是個人行為轉變所致,包括避免到人多處,同時受確診宗數上升、推行多項防疫措施增加市民警覺性等相關。

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:https://bit.ly/3stkd4p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

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陳正怡